7月24日,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,TCL2025年度校园招聘完成,招聘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2500人,与去年相比增加26.8%。
据TCL方面介绍,本轮招聘的岗位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与全球化两大方向。数据显示,新入职应届毕业生中,硕博学历者占比达到45.17%,同比增加53.8%;来自全球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占比为59.52%,同比增加56%。其中,面向全球化岗位的海外院校毕业生招聘数量,同比增加了24.6%。
这一招聘结构的变化,与TCL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布局,以及当前科技行业愈演愈烈的AI人才竞争,形成了直接关联。
TCL招聘转向:加码全球化人才布局
据了解,在TCL此次招聘的岗位构成中,材料学、电子信息工程、光电科学等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达到68.8%,以支持其半导体显示、新能源光伏等业务。另一重点方向,其明确指向了海外营销、供应链本地化、国际法务等全球化运营岗位。
TCL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种人才布局的背后,是TCL正在推动的全球化战略转型。TCL创始人、董事长李东生表示,计划推动北美、拉美、欧洲、亚太、中东非五个区域经营中心在当地扎根,形成拥有完整经营能力的实体,意在“在海外再造五个TCL”。
这一战略并非停留在规划层面,其成效已在部分关键市场得到验证。以拉美市场为例,据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2025年6月巴西电视销量统计结果,TCL+SEMP双品牌以23.9%的总市占率首次位居该国第一。这得益于TCL在当地的运营,包括与巴西家电企业SEMP成立合资公司、在马瑙斯布局两大制造工厂,以及签约内马尔、罗德里戈等巴西球星、赞助南美解放者杯等一系列本土化体育IP营销。
李东生认为,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已进入新阶段,需要从过去主要依靠产品出口,转向更强调产业链本土化和品牌本土化的深度经营。要实现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产业落地”的战略转变,企业必须具备在海外市场的本土研发、生产及供应链管理能力。因此,对具备国际视野和本土化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随之增加。
科技巨头正聚焦AI人才争夺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聚焦全球化及核心技术岗位,科技巨头们在另一场围绕顶尖人才的竞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,其焦点集中在人工智能(AI)领域,覆盖海外巨头和中国厂商。
这场争夺战的背景,是行业普遍面临的“人才荒”。艾媒咨询2024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,高达91.3%的受访企业面临AI人才缺乏的窘境,相关岗位供需比仅为0.39。麦肯锡预测,到2030年,中国AI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。
在此背景下,海外科技巨头早已行动。据报道,微软近期从谷歌深度思维(DeepMind)招募了包括前工程副总裁在内的约24名员工。Meta公司CEO扎克伯格则被曝亲自向谷歌研究人员发送邮件招募。高昂的薪酬是主要手段,智联招聘数据显示,2023年人工智能新发岗位的平均月薪已涨至46518元。
此类人才流动并非个案。据The Information披露,Meta公司CEO扎克伯格曾亲自向谷歌的AI研究人员发送邮件进行招募。同时,行业内还出现了“伪收购”式的挖角模式,即大型科技公司通过签署战略许可协议,而非直接收购的方式,将初创公司的核心团队招致麾下,以获取顶尖人才。
在国内,这场竞争同样激烈。以手机厂商荣耀为例,其CEO李健日前宣布正式开启“全球百万雄鹰计划”,进军机器人赛道,并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AI生态体系。为匹配AI战略,荣耀近期新成立了包括AIOS、AI硬件、AI平台在内的多个一级部门。其“雄鹰计划”旨在全球范围招募从顶尖技术专家到优秀毕业生的多层次人才。
荣耀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阿里、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均在全球范围“挖角”顶尖AI工程师,DeepSeek前员工、“95后AI天才少女”罗福莉被传以千万元年薪加盟小米。对于所有渴望在AI时代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而言,如何吸引、培养并留住核心人才,已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采写: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
全国前10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